必看:产后可能出现的全部状况


1.脚踝的浮肿症状 在怀孕过程中,容易出现浮肿症状,但是在分娩后2天内会自然地恢复正常 。但有时会出现静脉瘤,而且晚上会更加疼痛 。在这种情况下,必须到医院接受检查 。如果大量生成浮肿组织液 , 就会导致脚踝的浮肿症状 。
在怀孕过程中,由于妊娠毒血症、荷尔蒙、静脉瘤等影响导致浮肿的情况下,就算到产褥期结束也不会消失,有时甚至从产褥期开始持续1-2周,但是绝大多数在产褥期都能恢复正常 。
下肢静脉血栓症也会导致腿部的浮肿,而且非常危险,因此必须接受专业的治疗 。当出现这种症状时,一双脚的小腿会出现剧烈的疼痛感 。
当因为妊娠毒血症而导致脚踝浮肿时 , 应使用将血压剂、利尿剂、稳定剂等,若是由于荷尔蒙的影响导致脚踝浮肿,就应该使用利尿剂,并抬高腿部 。另外,利用弹力长袜也能治疗静脉瘤 。如果患有血栓症,就要用抗血液凝固剂治疗 。
2.高血压 在怀孕期间,血压上身是正常的现象,在产褥期就能恢复怀孕前的状态 。在怀孕过程中 , 如果患有妊娠毒血症,在2周-2个月之后就能恢复正常血压 。
如果患有妊娠毒血症,要特别注意血压的变化 。当血压稍微上升时,可以用稳定剂治疗,但是在严重时,就要使用降血压剂、神经稳定剂 。
3.便秘 分娩后 , 如果几天都不活动,会很容易导致便秘 。如果摄取富含纤维质的食品,如蔬菜、水果等,就能治疗便秘 。如果服用痢疾药,婴儿就容易拉肚子,因此喂母乳的妈咪不能服用痢疾药 。
4.贫血【必看:产后可能出现的全部状况】 分娩几天后要检测血红蛋白含量 , 病诊断贫血状态 。如果血红蛋白含量过低,就算是贫血 。
在分娩前,如果血红蛋白含量过低,再分娩过程中就容易导致严重的出血症状 。另外,如果在产褥期出现贫血,会很容易疲劳 , 而且会导致会阴切剖部位的感染 。如果出现贫血症状 , 应该在分娩前服用铁剂一个月,严重时要用静脉注射供给铁剂 。
5.产褥期的忧郁症 孕妇处于神经紧张的状态,或者在经历各种困难的情况下,容易出现忧郁症,但是平时症状的人也可能会出现忧郁症 。
忧郁症的症状比较复杂,有时病人能察觉 , 有时则不能察觉 。如果患有忧郁症,就会严重的失眠,或者无缘无故地不安,害怕照顾宝宝,或者伤害宝宝 。比较严重的,还可能连续几天无法照顾婴儿和自己,甚至有自杀的冲动 。
这些症状非常严重,因此必须尽快治疗 。通过口服药或注射,在几小时内就能暂时缓和情绪,但是必须继续做心理治疗 。

必看:产后可能出现的全部状况

文章插图
6.产褥热 如果孕妇采取剖腹产手术 , 容易出现产褥热的症状 。通常尿道或子宫的感染是导致产褥热最主要的原因,但也有跟怀孕无关的情况 。
通常只要通过简单的医学诊断就能找出产褥热的原因 。比如通过尿液检查和阴道分泌物的检查找出病因,然后根据病因决定治疗方法 。
7.性欲减退 导致性欲衰退的原因有很多 。比如,产生的母爱、身体的疲劳感、对怀孕的恐惧心理、对引导损伤的恐惧心理等,不过这些因素通常可以自然地解决,但是也要到医院接受治疗 。
如果性欲衰退,容易导致夫妻感情不和,因此最好向医生咨询 。另外,对性生活的不满也会导致性欲衰退 。
8.排尿不便 在分娩后,由于尿道周围组织膨胀,患者不能自觉性的排尿 。在这个时期,如果膀胱内充满尿液,就要通过导尿管排出膀胱内的尿液,但是如果长期使用导尿管,最好使用抗生剂预防感染 。
9.尿失禁 由于分娩时注射的麻醉药剂,排尿后膀胱内会有残留尿液或流出膀胱外的症状 。在这种情况下,必须到医院接受治疗 。
另外,在怀孕或分娩后,会出现紧张性尿失禁现象 。这是由于膀胱的收缩功能衰退,因此用力或打喷嚏时会流出尿液 。如果通过骨盆下部的肌肉运动来紧实膀胱颈部的括约?。庋湍艹浞值刂瘟?。如果这方法也无效 , 就应该进行手术 。分娩后 , 还会出现严重的尿失禁症状 。如果分娩时间过长或者难产,胎儿的头部持续压迫阴道前方的膀胱,便会因此导致严重的尿失禁症状 。
一般来说,可以用导尿管直接从膀胱排出尿液 。如果这方法无效,还是要进行手术 。
10.腰痛 分娩后几周内会出现严重的腰痛症状 。分娩前就患有腰痛的话,更容易出现此症状 。
如果腰痛,首先要纠正错误的姿势,尽量避免弯腰,而且抱婴儿时最好弯曲膝盖 。另外,最好使用较硬的床垫,而且要持续做腰部运动 。
11.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是非常严重的症状,在以下情况下最容易出现:
孕妇曾经患过严重血栓症;剖腹产;为了停止母乳分泌服用黄体荷尔蒙剂 。而在分娩后10日内,最容易出现产褥期的静脉血栓 。
12.乳头凹陷 乳头凹陷不适合婴儿吸吮,因此必须矫正 。可先用手指柔和地按压乳头周围,就能恢复正常状态 。另外,也可以使用人造乳头 。但是最好在怀孕过程中就先矫正乳头凹陷的问题 。
13.乳头破裂 开始喂母乳的前几天容易出现乳头破裂症状,而且哺乳时,尽量把乳头伸进宝宝的口腔深处,平时最好涂上乳头霜 。
14.乳房肿瘤 如果不及时地治疗乳房炎症,或者病原菌抵抗抗生剂的情况,就容易导致乳房肿瘤 。虽然不是常见的并发症,但是分娩10-14日后很容易出现这种症状 。
如果出现乳房肿瘤,乳房组织深处会形成脓水,也会因此出现剧烈疼痛的感觉,而且体温会上升 。如果切剖肿瘤部位 , 就能清除脓水 。可在乳房内插入细管抽取2-3日 , 就能彻底清除感染物质 。
在切剖部位完全愈合之前 , 必须继续治疗 。另外,在尚未完全清除乳房的感染之前 , 不能用发炎的乳房哺乳 。
15.乳房淤血 乳房淤血是在产褥期常见的症状 。如果血液突然增加 , 而且母乳生成增多 , 因此乳房会变大、发热、坚硬 。大部分来说 , 此种症状会在分娩后3-4日之间出现 。
在这种情况下 , 婴儿很难吸吮母乳 。此时 , 最有效、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温和的挤奶 。如果能挤出少量的母乳,就能轻松的喂母乳 。
帮宝宝哺乳后 , 如果乳房内还有残留的乳汁,应该用手或挤奶器挤干乳房内的母乳,以免乳房变硬 。2-3日后,只要血液与母乳的供给量适合婴儿的需求,淤血症状就会消失 。
16.乳房炎 感染的乳房会伴随着疼痛、发烧、乳管堵塞等症状,因此在乳头周围会产生严重的感染 。在这种情况下下,应该尽快注射康升级,并持续治疗5-6日 。跟乳房的淤血一样,可以用冰袋来缓解疼痛 。只要炎症消失,就可以喂母乳 。
妈妈要经常保持乳房的情况,而且注意防止受伤,帮宝宝喂完母乳后,只哟彻底地挤掉残留母乳 , 就能预防乳房炎 。
17.情绪不安 情绪不安也常见的症状之一 , 又称为产后忧郁症 。分娩婴儿后 , 前几天会比较厉害,但是突然间会为琐碎的事情惊慌 。不过通常一、两天后就能好转 。
这种症状最好的额治疗方法就是医生的协助和家人的关爱 。在产褥期,产妇的身体比较疲劳,而且体内的各种生理现象都处出现变化,因此会跟月经来潮时的情绪变化一样,出现不稳定的情绪,但是这种忧郁症很快就能消失 。
18.会阴切开部位的伤口 缝合部位会出现疼痛感,同时带有最严重红肿时,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严重 , 但是只要没有发炎,2周内就能恢复 。可以每天用水混合优碘清洗两三次,而且要经常更换卫生棉,这样有助于伤口的恢复 。

必看:产后可能出现的全部状况

文章插图
产后黄金24小时 千万别忽视这8个问题 1.观察出血量
妈咪在分娩后,要注意观察出血量 。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,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 。通常,出现这种情况是由宫缩乏力、产程延长、多胞胎或巨大儿、严重贫血、子宫发育不良、胎盘滞留、凝血功能障碍等导致的 。在产后2个小时,是观察和处理产后出血的重要时期 , 要密切观察是否有宫腔积血 。
另外 , 当出血量较大,并出现血性休克的征象:如心慌、脉搏快而细、头晕、面色苍白、皮肤湿冷等时,要马上告诉医护人员,让医生进行处理 。
2.留意子宫恢复的情况
在产后,子宫由于刚刚将宝宝排出,可能还会像皮球那么大 , 妈咪自己在腹部都可以触及 。如果它总是像个硬球 , 就说明宫缩良好,如果松软就可能会发生产后出血 。一般在休息室里,护士会帮忙按压宫底,并了解宫缩情况,产后妈妈们要配合好医护人员进行护理 , 并留意自己的子宫恢复情况,如有不适,及时告知医生 。
3.观察恶露排出的情况
妈咪们在产后,需特别留意恶露的排出情况 。分娩后24小时内排出的恶露称为“血性恶露”,其中含有较多的血液,排量大 , 有少许的胎膜和坏死蜕膜组织,并且伴有血块 。
一般会延续4天左右,之后颜色会逐渐变浅,排量也会减少;一个星期后,会出现“浆液恶露” , 其中的血液量将会慢慢降低,而浆液成分上升,里面多为细菌、宫颈粘液、坏死脱膜组织等等,延续时间为10天左右;接着,妈咪开始排出“白色恶露” , 排泄液体为白色,其中包含了许多白细胞,此时已无太多的血液在其中,多为坏死组织蜕膜 , 一般需要三个星期才能完全排完 。
产后妈妈在休息充足后 , 可以下床走走 。适当的活动能加快血液循环,帮助恶露的排出 。
4.及时给宝宝哺乳
妈咪们在产后半小时内就可以哺乳了,这样可防止新生宝宝低血糖,还可刺激母体分泌乳汁,使母亲体内产生更多的催产素和泌乳素 , 增强母亲的子宫收缩,减少产后出血 。
通常,产后至一周内母亲乳房分泌的乳汁称初乳,它呈蛋黄色、质稠、量少 ,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,脂肪较少,有大量的分泌型IgA和吞噬细胞、粒细胞、淋巴细胞,有助于增进新生宝宝呼吸道及消化道防御病菌入侵的能力,能提高宝宝的抵抗力 , 是宝宝很好的食物 。
第一次给宝宝哺乳,不少妈咪都难免会有些紧张和担心,害怕自己奶水不够,其实刚刚分娩完奶水不多是常有的现象,妈咪们不需太过担心 。平时可以多让宝宝吮吸自己的乳头,婴儿吮吸越早越勤,母亲的乳汁就会分泌得越多 。
5.抓紧时间休息
分娩是一个非常需要消耗体力的过程,各位妈咪在产后需要抓紧时间休息 。另外,在刚刚生产完时,应该尽量减少亲戚好友的看望和拜访,这个时候妈咪的身子非常弱 , 抵抗力也较差,太多人过来探望会携带一定的细菌和病菌,容易使妈咪造成感染 。而且,太多喧嚣吵杂的环境并不利于产后妈咪和新生儿的休息 。
6.及时补充营养
妈妈们刚刚分娩完 , 由于身体尚未恢复,乳腺管还没有完全打开,吃得太油腻或太补都容易导致乳腺堵塞 , 所以饮食要清淡 。另外,像红枣、桂圆、火腿、老母鸡等大补的食物都不适合在产后前几天食用,这些热性食物都不利于恶露排出 , 最好等恶露减少、颜色变淡后再食用 。产后24小时内,妈咪们可适量食用些排骨汤、蛋汤、鱼汤、骨头粥等等 。
7.尽快排出小便
在分娩后,妈咪要尽早排出小便 。这是因为在生产过程中 , 胎头下降会压迫膀胱、尿道,使得膀胱麻痹以及产后腹壁肌肉松弛,从而排不出尿 。膀胱过度充盈会影响子宫的收缩 , 也会导致产后出血,所以,在产后要尽早排出小便 。
一般来说 , 妈妈在顺产后4~6小时内就可以自己小便了,但是由于外阴创伤,妈妈惧怕疼痛而不敢用力排尿 , 极易导致尿潴留 。一旦发生了尿潴留或尿不彻底,则可能让细菌侵入,引发尿路感染 。如果在分娩6~8小时后甚至在坐月子中 , 仍然不能正常地将尿液排出,并且膀胱还有饱胀的感觉,要让医生进行检查 。
在产后24小时内,妈咪可以多喝些水,补充流失的水分,并让尿液顺利排出 。
8.预防并发症
妈咪们在产后的24小时内如果没有做好护理,很容易引起一些并发症,如贫血、乳汁少、乳腺炎、子宫炎、筋骨疼痛、腰酸、头痛、腹泻、便秘等等 。所以在产后,一定要特别注意卫生,并配合医护人员清洗外阴 。当有发烧时,要及时找医生检查,请医生鉴别是正常的发热 , 还是感染发热 。如果还发生腹痛、会阴下坠疼痛等都要及时向医生提出,不要延误病情 。

    推荐阅读